在线咨询

首页 > 学员园地 > 学习交流
黄洋界之行
2016年09月05日 | 点击数:1304

来源:井冈山培训学员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是对井冈山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井冈山既具有辉煌的历史,又有绚丽的自然风光,革命的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理想旅游避暑胜地。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千辛万苦来到了共和国的摇篮,毛主席创建的红色根据地——井冈山。

 一直就听说井冈山很美,在没来井冈山之前,对井冈山感觉始终是黄洋界炮声过后的战场,是红军迂回行走的小路,是风展红旗如画的摇篮,是淳朴憨直的革命老区。我也常自问:如果没有毛泽东和他的红军,井冈山,一个罗霄山脉中段的几座普通山峰,能否驰名天下?没想到当我踏上这片神奇土地的时候,出现在我眼前的浓郁的传统人文与如诗如画的风光,如同一曲雄壮而又秀美的交响曲,深深地感染着我,亲身感受到它的不凡。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树立着一块竖碑和一块横碑,横碑正面刻着毛泽东同志《西江月·井冈山》的手迹,背面是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竖碑正面镌刻着朱德“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的题字,背面是毛泽东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黄洋界处在深山之中狭地,因为有了红军,有了黄洋界保卫战,有了毛泽东的诗词而名扬四海。据导游介绍,黄洋界原来叫“黄杨界”,因为姓氏而得名,“杨”和“洋”同音,就成了现在的“黄洋界”。又因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云雾茫茫,如汪洋大海一望无际,又名“汪洋界”。

 黄洋界上,仿佛冲锋号角就在耳边在响起,革命战士就在眼前,红军以弱胜强,不足1个营人打败了敌人2个团的进攻,战争异常的激烈;毛泽东、朱德与战士一起挑粮上山的那条崎岖小路,曾歇息过的那棵树,依稀尚在,默默见证着历史,领袖与战士心相连;大井领袖故居,领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居住条件异常艰苦,我们感受到当年革命领袖、红军战士和井冈山人民在敌人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所进行斗争的艰苦性;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记载着为革命牺牲烈士的英灵。

 青葱的井冈山,红色的根据地,每一株树木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条小路都记录着一段历史。
立于黄洋界哨口,眺望那伟岸雄浑、逶迤起伏的山势,我却少有欣赏壮丽景色的心境,而是在平静中感受波澜,在轻松中体会厚重,耳旁仿佛听到了“鼓角相闻”的历史回响。想得更多的,是当年两军对垒的炮火硝烟。这里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站过的地方,这里是星火燎原的起点,更是毛泽东的革命斗争思想蓬勃诞生并付诸实践的地方。从这里,不仅走出包括毛泽东、朱德、陈毅、粟裕等人在内的许多开国元勋,成为璀璨将星升起的地方,还走出了多少我们不知名的井冈英雄,他们的鲜血播洒在共和国创建征程的山山水水中。

 井冈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记录着英雄们当年改天换地的凌云胸怀,他们这支最初仅有几千人的队伍,20年后壮大成为数百万人的大军。眼前肃穆的绿岭青山,似乎就在表达着对这些井冈英雄的深深思念。

 井冈山黄洋界之行,让我受益匪浅,留下了三点深刻印象,一是井冈革命坚定信念的精神;二是红军前辈艰苦奋斗的事迹;三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迈。

 我要将此次井冈山之行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