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首页 > 走进中心 > 全景画馆
全景画——微缩的史诗
2017年04月07日 | 点击数:2141

作者:疏泽民





跟随前往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馆,走在茨坪镇红军北路上,心里还在犹豫:不就一幅画么,有什么好看的?

踏着台阶,走进圆形全景画馆,眼睛顿时显得不够用了。犹如站在群山之巅,环顾四周,满天阴云之下,重峦叠嶂,远山逶迤,与天边的低云相融;将目光收到近处,皆为向下延伸的山坡,坡上乱石、杂树散布其间,沿着缓坡渐远渐模糊,直至融入苍茫的群山。以假乱真的实景,惹得我情不自禁几次想抬脚跨过围栏下去走走,都被讲解员制止。讲解员说,精彩的演示,现在开始。

背景灯熄火,呈现在眼前的,是巨幅银幕,又似巨幅画卷,随着看台的慢慢转动,一幕幕,一帧帧,在眼前徐徐铺展。“雄伟苍茫、气势磅礴的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洪亮的解说音在黑暗中响起,接着,一束由弱渐强的曙光,冲破了厚重的云雾,五百里井冈山的峰回路转,在视线里逐渐清晰。



一阵叮叮当当的铁锤与铁锭相击声,自山下传来。伴随着打铁声,还有明灭闪亮的炉火,那是井冈山人民在敌人的围困中,熔炉打铁,制造军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一阵欢呼声自前方的山冈响起,伴随着欢呼声的,是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两双大手紧紧相握,一群队伍举手举枪欢腾雀跃,那是朱德、毛泽东率领的两支革命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一阵尖利的呼啸音从头顶飞过,耳边传来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黄洋界保卫战在远山的哨口打响,山坡上燃起团团火焰,丛林间腾起阵阵白烟。“山下旌旗在望,山上鼓角相闻……”解说音朗读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让人精神振奋。

一朵朵鹅毛般雪花自天而降,一支支红军队伍翻山越岭,向远方进发,背景音乐传来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让人再次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英雄的井冈山人民,把子弟兵当成自己的亲人,与红军战士一道,浴血奋战,守卫家园,如今又送郎当红军,送儿上战场,送红军上前线。

正是革命老区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之情,正是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群众路线,奠定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走向胜利的基础,也奠定了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它们是井冈山斗争的一大宝贵财富。

灯光亮起,360度看台旋转到起点,声光电全景演示结束。而我,依然沉浸在九十年前的峥嵘岁月,沉浸在五百里井冈山的战火硝烟,久久不忍离开。

据讲解员介绍,全景画馆由全景画、地面塑型和高科技声光电演示系统三部分组成。全景画全长112米,高18米,拍摄了3万多张照片,用掉油墨5吨多,历时18个月精心打造。它利用全景画特定的灯光、音响以及逼真的地面塑型、仿真道具,艺术地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的“三湾改编”、“大井练兵”、“茨坪安家”、“井冈山会师”、“八角楼的灯光”、“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向赣南闽西进军”八个重大历史事件,给人带来精美绝伦、身临其境的艺术熏陶,和重温战火、感知幸福的心灵震撼。

离开画馆,我的眼前依然回放着三湾千年的红枫、八角楼上映红千山万岭的灯光、远征途中昂首嘶鸣的战马,以及波澜壮阔的“五百里井冈尽收眼底,九十年烽火再现眼前”的革命历史全景画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看来,全景画,是一幅浓缩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诗,是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是接受心灵洗礼的红色殿堂,走进全景画馆,笃定不虚此行。